乐文小说网 > 袭清 > 第66章 汉城之乱(2)

第66章 汉城之乱(2)

作者:伙计请留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续南明

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光绪十七年,八月十五,京畿道汉城,作为中秋节,汉城却一点也没有节日的气氛。篝火延烧,烽烟蔓延,整个汉城都处在战时动荡之中,凉风吹过,街上会传来一阵阵的腐臭味。

    天色黑下去,大且圆的月亮升上半空,偶有乌云掠过,遮盖住美丽的月色。枪声,偶尔响起,但不会持续太久,不时还会听到小孩哭狗儿吠的声音。

    奉恩署周围一带,用砂石麻袋垒起了障碍物,且试图阻挡暴乱向这里延续。障碍物旁,值班的大兵三五成群蹲在一起或耍钱或喝酒、聊天,他们的枪全部交叉撑起,整齐的摆在篝火旁的一些地方。

    奉恩署里,袁世凯阅着电报房新鲜出炉的电文。是中堂大人的电报,字数不多,责令他务必掌控朝鲜政权,不能让日本人再发布对我大清不利声明。……我方叶志超、聂士成不日便会率兵登陆朝鲜前来支援。

    接到命令的袁慰亭,一直坐在奉恩署签押房考虑着电文中的内容。沈狱的电报可以不予理会,但李鸿章的命令不能不听,在北洋系统混,中堂大人的话犹如圣旨一般不能违背。

    考虑约一根烟的时间,他突然站起来,对外面亲兵喊道:“金子,让伍起军集合弟兄们。……还有让人传令方伯谦,也让他领他的属下一起过来这里集合。”亲兵小金子转身要离去,袁世凯语气急促的补了一句:“让传令的人告诉方伯谦,是中堂大人的命令。”

    主意已定,袁世凯的精神为之一振,连日来犹豫不决悬在头上的阴霾一扫而去。这回要正正堂堂的与小日本干一仗了。

    不得不说,袁世凯训练的新军比方伯谦手底下北洋淮军要好使许多,不到半响就集合完毕。作为副官的方伯谦虽受袁世凯节制,归根到底,他是瞧不起年纪比他小的袁世凯。没半点诚意,大半个时辰过去,淮军一个人影都看不见。

    知道方伯谦不肯配合,摇头轻叹,袁世凯打算甩下方伯谦自己单干了。他站在一处较高障碍物上,对着底下两千多弟兄说道:“刚才接到中堂大人电文,让我部今晚务必拿下被小日本控制的景福宫。我的那一套大家也清楚,不再多作动员,……打赢的话,继续吃香喝辣,打输了就等着挨揍吧。……下面各自检查装备,等下各队官到我处集合,我有任务分派。”

    任务一道道发下,一些军官接到命令便领着一队人马匆匆离去。陆续的只剩下了最为嫡系的一千来人。分派出去的弟兄,一拨去堵日本人领事馆,另一拨包抄大院君的府邸,还有一拨当先锋前去景福宫踩点。

    袁世凯对着剩下的一千多兄弟,大声吆喝:“弟兄们,走起,跟我到景福宫瞧瞧去……”

    这些天的汉城仍处于暴乱中的漩涡,此时的百姓彷如丢三魂剩不到七魄。政府机构失控,景福宫里不时的传出枪声,百姓茫然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混乱当中,除了哀嚎只能听天由命,更多趁火打劫的人加入暴乱中,各种人间惨剧陆续在汉城内上演。

    处于秩序瓦解状态,惶恐的百姓忍不住觉得,朝鲜国是不是要完蛋了。然而,几天过去,暴乱渐渐平复,听说大院君掌权朝鲜,汉城局面基本能够稳定下来。

    城墙处贴出告示,一切都已经过去,百姓们可以如以往一般过日子。朝鲜平民又不是傻子,眼瞧着不时的还有枪声传来,还是躲在家里等上一些时间更安全。

    今晚的中秋节,迎来了汉城暴乱以来久违的平静。夜色降临,有些平民从门缝望向街头。一支手持洋枪的清*队,悄无声息的向景福宫方向走去。

    这些平民觉的匪夷所思,汉城暴乱开始,上国官兵根本没有任何动静,如今却出来趁这场热闹?不过,在汉城居民心目中,上国官兵要比日本官兵甚至比自己国家的官兵来得靠谱。要知道,当初也有过汉城政变与混乱。每次,都是宗主国大清出面才平定、恢复汉城的秩序。

    袁世凯亲手缔造的新兵.效仿西洋诸国而训练,对他的忠诚度非常高,战斗力恐怕在整个北洋系统中也是屈指可数。

    这些天士兵军官们憋闷得够呛,袁世凯一直约束底下兄弟不让加入暴乱争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对他有一些怨气,要知道,每逢动荡就是建功立业好时机,即便不能建立功业,抢些贵重物品,能玩上些高丽娘们那也算十分过瘾的。瞧瞧人家方伯谦手下的弟兄们,那个是过得舒坦。

    不过那已成为过去,此刻轮到他们了。士兵们个个像打了鸡血,走起路来更是昂首挺胸、耀武扬威,此时的这支军队斗志已达到顶峰,就是不知道这些斗志能不能用对地方了。

    日军控制了景福宫大院君政权,朝鲜对外喉舌也尽数在日本人掌握。李鸿章发的这封电文是他考虑了很久才下决心发的。现在不拿回朝鲜政权,恐怕大清唯一的藩属国都要拱手让人了,这是其一,其二是日本人还会利用朝鲜大作文章,只有朝鲜这个筹码在手,他才有机会和诸国周旋,与日本人商谈议和。

    而,日本人也非常注重获得的来之不易的局面。此刻的日本兵士、各级军官也知道景福宫内依然暗流汹涌。他们各司其职,每队巡逻的日本士兵都非常警惕。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第一次完全掌控一个国家京都,这样的事情回去国内也够他们炫耀一辈子了。

    汉江边的烟火忽明忽暗,层层尸体堆叠在江边还来不及打捞。一小队手持村田二十二式的日本军,从远处踏正步奔跑过来,去的方向正是景福宫。带队的松下中尉,祖父对明治维新一役有杰出贡献,年轻的他算下来也是官三代了。

    他率领的小分队三十人左右,都是些临时招来的贫民子弟。经过短时间训练,仍然脱不去那一股子的土气,内心是看不起他们,脸上也会自不然的表露出来。

    表露出来就表露出来吧,他是无所谓,根据消息,可能过些时日他就要高升,会进入野律道贯中将正式的混成旅做一个小队官,将会离开这些让他看了就生厌的土鳖们。

    作为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家族一员,他对憧憬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了。松下中尉身侧挂着一柄祖传武士刀,领着属下志得意满,正大步流星的往前步去,拐过街角。……突然,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在街道对面,也正有一队军人在赶路。人数相当的那队军人见到他们也停了下来。

    夜色昏暗,双方谁也瞧不清楚谁。赵建中心想难道是另外一支友军也在赶路不成,走近些一瞧,狗/日的原来对方是一队小日本。

    双方士兵神色突然紧张起来,没有人说话,死一般的沉静。两队人马各自悄悄举起手中步枪向着对方。赵建中是袁世凯属下的一个队官,他为先锋,正率领三十几人在前头开路。

    不巧的,在这里遇到了日本人,按照大人交待,见到日本人不用交涉,直接开火。但如今相隔不到十米的距离,一旦开火将是同归于尽的节奏。双方都看清了形势,谁也不敢动,僵持大约二十秒的时间。

    队伍中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嗓子。“……不许动,狗/日的小日本。”

    “八格牙路,清国奴。”同时,对面也有人用日文吆喝。没有翻译,两方人马张开嘴巴喊着、骂着,但内容都听不懂。

    “妈/比了,日本小儿,赶紧放下枪……”

    “日/你/娘/的罗圈腿,快投降……”

    “巴嘎!清国粪/便快缴枪……”

    “清国/人,你们快放下武器。”

    一时间,整条街道分外热闹,双方几乎闻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砰……”突兀的枪声响起,不知道是谁开的枪。双方都没有任何的犹豫,扣动扳机对射起来。赵建中身旁一个士兵直接被轰掉了半个脑袋,红白血雾溅了他一脸。来不及恶心,他没有任何瞄准,对着小日本就放了一下。

    两边不断有人倒下,赵建中拔出大刀就冲过去,也算离奇,三十几支的村田式步枪射击下,居然没能射中赵建中。一轮排枪过后,双方各倒下十几个人,受伤的人数都不少。近距离交锋,射完一轮是来不及再射第二轮了,两边人马都有一个共识,拔刀,肉搏战。

    双方的刺刀没来得及按上,大家匆忙的拔出腰间的大刀、利刃,两股人流勇猛的轰在了一起。赵建中一个踉跄闪开松下中尉致命的一劈。

    大刀对阵武士刀,刀刀入肉,两队士兵水平差不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往常训练在这个时候已经忘记,都是用本能在杀敌。

    赵建中对上日本人松下田让。松下田让不愧是武士世家出身,从小练习一刀流。一刀流剑术,源自日本人江户时期的伊藤一刀斋。此派剑术,攻击要点讲究切落,松下田让也算是发挥了一刀流的真髓。格斗技艺非常娴熟,把赵建中逼得连连后退。

    赵建中没有学过什么武艺,都是在军中拼杀出来的杀人技巧,对上真正练过的武艺高手,真不是对手。

    眼看队友纷纷倒地,自己也险象环生,不得已,赵建中虚晃一刀,转身欲逃跑。松下田让似乎早有所料,在赵建中虚晃之时已经变招,直接切向他的脖子。

    “砰……”清脆的一枪,突然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