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江山梅蕊妍 > 第三章 归去来兮费思量(三)

第三章 归去来兮费思量(三)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暖婚33天

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皇帝凝神思索,半晌过后,冷硬了一副帝王心肠道:“这其实也是你四王叔的家事,既是家事,别人也无从插手,还是留着给你四王叔自己慢慢解决吧。”想了想又不住地冷笑道,“倒看不出她徐甘棠还有这份心机谋算,放眼朕的整个后宫这么多妃嫔竟没一个能比得上她的。徐家的儿子们一个比一个草包,这女儿倒不是个省油的灯。你四王叔这下有的头疼了,王府里怕是要闹翻天,你与朕就留心看着吧。”

    “是啊,”朱允炆面上微挂了一丝忧色道:“从葛诚和卢振送回来的密函中不难看出,折香苑显然是为奚梅而建,四王叔为那奚梅堪称煞费思量,孙儿是觉得这奚梅姑娘接下来怕是有苦头要吃了。”

    皇帝拍了拍朱允炆的手背道:“朕知道你一向仁厚,只不过这皇家啊,哪里没有勾心斗角呢!王府里头也是一样,红颜本就是薄命的,这奚梅就自求多福吧!再过几日就是除夕了,刚好你四王叔来京师,叫上炽儿他们一起,在你的东宫里安排个家宴。朕如今也怕热闹,只叫上孙贵妃,其他人也不必请了。朕会让内务府通知各宫里头自个儿过除夕守岁。等过了新年,舜华也是时候该跟着孙贵妃学着打理后宫的事宜了。”

    朱允炆回道:“是,孙儿会从旁看着提点。”

    皇帝打了个哈欠道:“你得空时也看看你四王叔在京师里忙些什么,朕方才让他得空时看看他那三个孩子,他也心不在焉的。”

    朱允炆看皇帝累了,忙道:“孙儿知道了,皇爷爷歇息吧。”

    皇帝困倦不堪道:“让昌盛进来吧,朕这会子是真乏了,你退下吧。”

    朱允炆忙扬声唤了昌盛进来服侍皇帝就寝,自己躬身退下。

    洪武三十年的除夕,才刚未时,下午日头正好的时候,琉璃瓦上的积雪缓缓地融化。又因着天气寒冷的缘故,将滴未滴时被冻住,渐渐的,廊下一根根指余厚的冰棱凝成的水晶柱子被太阳光一照,变成了那五彩的透明钟乳石,倒垂在被银装素裹琉璃瓦屋顶之下。坐北朝南,面阔连廊一十二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的东宫中已经蔟然一新。东次间开槅扇门外又加了一层厚厚的正红色绒棉帏帘将殿里殿外隔成了两个世界,棂花槅扇窗户上的明棉纸被贴上了五颜六色的喜庆窗花,红葫芦、喜娃娃、喜鹊登梅、和合二仙.正殿里的包锡红漆长案上以染五色苇架竹罩陈设的狮仙斗糖、麻花散枝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朝南那面墙的正中央一幅“百子千孙戏江山”的年画生动展开,整个东宫,富丽堂皇。

    皇帝和孙贵妃正坐在西暖阁的榻上,朱允炆和他的正妃马舜华,在一旁伺候着。日头并着雪光透过明白色的窗户纸照进来,皇帝抱着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奎在膝上笑语阵阵,一室的春意融融。朱高炽领着两个幼弟也早早地到了皇帝跟前玩耍,三个孩子到底还小,尤其是那朱高燧,时不时透过用来隔开暖阁和正殿的一颗颗打磨得浑圆的玛瑙串成的帘子去瞧,只盼着能有个人立刻出现在他的面前。

    皇帝看着三个孩子,忍不住地问道:“你们的父王一直没进宫来看过你们吗?”

    朱高炽年纪虽也不大,可毕竟在宫城里呆了一年,皇家礼仪学了个十成十,规规矩矩地回道:“回皇爷爷的话,父王想是不得空。”

    皇帝看向朱允炆:“你四王叔到底在忙些什么?”

    朱允炆看了一眼三个幼弟:“皇爷爷,孙儿留意了,四王叔这两天忙着找马车。因着是年下,各商铺自小年后都不做生意了,所以这两日,四王叔在和应天府尹想办法。”

    皇帝想了想,到底还是没有发作:“也罢,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看来你四王叔也不能例外了,到底还是只有二十几岁的人,且由着他儿女情长一回吧。他要置办的东西让内务府办,接下来让他留在宫里。省得他一头忙得人仰马翻,一头三个孩子巴巴地等着他,两头没着落。”

    朱允炆道了声“是”。孙贵妃不明就里,在一旁软语相劝,“皇上,棣儿与甘棠一向恩爱,来了一趟京师,难免会想着给甘棠带些礼物回去,年轻人嘛,也不能怪他。”

    舜华也道:“皇爷爷,也不知四婶喜欢些什么,去年的时候亲手纳了那样好的福被给奎儿,孙媳妇至今还没回礼。”又向孙贵妃笑道,“回头还要请皇阿奶指点,也备些礼好请四王叔带回北平替孙媳妇谢谢四婶的一番心意。”

    皇帝也不欲解释,招招手示意朱高燧上前:“燧儿,到皇爷爷这边来。”燧儿上前来后,皇帝摸着他的脑袋,“可是惦记你父王了?”小小人儿耷拉着脑袋点点头。

    朱文奎刚满周岁,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扭骨糖儿似地从皇帝膝上滑下来,扯着燧儿的衣袖依依呀呀:“哥哥,哥哥。”

    皇帝乐开了怀:“不是哥哥,是叔叔。”众人皆被奎儿的样子逗乐了,在一旁抿着嘴笑。说笑间,正红色绒棉帏帘被掀起,昌盛尖细的声音响起:“燕王爷觐见。”

    朱棣身着深蓝色蟒纹锦袍常服,一条镶金青玉腰带压了一枚喜上眉梢的天水玉佩总算到了。进来拜见过皇帝和孙贵妃,皇帝示意他起来,看了看时辰,语气略有嗔怪:“吃个除夕团圆饭,你也是掐着饭点儿到,就忙成这样!”

    三个孩子自二十九年腊八后再没见过朱棣,世子朱高炽倒还勉强能忍住,只红了眼圈。煦儿和燧儿早已扑到他身上,一个搂着他的腰,一个抱着他的腿,委委屈屈地喊了声“父王”,孺慕之情再也忍不住,泪珠子就叭嗒叭嗒地掉了下来。朱棣一向是个不会哄孩子的,一时间也不知该先哄哪一个才好。

    皇帝见了,也不忍心:“你自己看看,虽说是皇家的孩子要在宫里头教养着。可到底北平离得远,你难得来一趟京师,孩子们眼巴巴地盼着你来,就是不见你。”

    孙贵妃忙帮着打圆场:“棣儿难得进京,这都多少年没见了,本宫如今年纪大了,眼神儿也不好,快上前来给本宫瞧瞧。”

    昌盛忙在孙贵妃旁放了把椅子,于是朱棣一手抱了燧儿,一手牵着煦儿在孙贵妃面前坐下。他将燧儿放在膝头,示意朱高炽过来:“你是哥哥,平时带着两个弟弟要好好地孝顺皇爷爷,好好用功。”

    朱高炽用力地点点头,蓄积在眼眶的眼泪便没能再留住,滚落了下来。

    朱棣见了,微微板了脸道:“你如今这样大了,怎么能掉眼泪呢,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的。”

    皇帝眉心微动,怜幼之心不自觉地溢出:“孩子还小,”想一想朱棣小的时候,突然又有些泄气,声音温和道,“做父亲的不光只能严厉。”

    孙贵妃跟随皇帝多年,极会察言观色,忙递了个眼风给舜华。舜华立刻心神领会,对皇帝笑言:“皇爷爷,年夜饭已经备好,不如和四王叔边吃边叙吧。”

    于是,朱允炆扶着皇帝,马舜华抱起奎儿跟在了朱允炆的身后,朱棣扶着孙贵妃,孙贵妃一边走一边拉着朱棣仔细地端详了一番道:“你这孩子,来了京师也不进宫来瞧瞧母妃,北地的风倒是把你吹得英姿勃发,越来越俊朗了。”朱棣忙回道:“母妃夸奖了。”朱高炽领着两个弟弟跟在了朱棣后面。

    正殿里坐北朝南,那幅“百子千孙戏江山”的年画前已经端端正正地放了一张两人位的锡金透雕九蟠龙红木大几子和两张红木椅子,铺着明黄色绣蟒龙纹鹅羽软垫的椅子是给皇帝准备的,铺着正红色绣着百鸟朝凤鹅羽软垫的椅子是给孙贵妃准备的;皇帝座位左手边一张两人位的透雕九蟠龙红木大几子和两把椅子是给皇太孙朱允炆和他的正妃马舜华准备的;孙贵妃座位右手边是两张两人位的红木大几子各配了两把椅子,靠近孙贵妃的那张几子透雕五蟠龙花样的是给燕王朱棣和燕王世子朱高炽准备的,旁边的那张透雕插枝挂钱花样的红木机子是给燕王的两个小王子准备的。

    宴桌摆设已经完毕,仪礼司官唱道:“请万岁爷升座!”顷刻间,鼓乐齐鸣。皇帝在鼓乐声中与孙贵妃升入宝座,昌盛在东宫的正殿门口鸣鞭后,朱允炆和朱棣等就坐。

    司壶将屠苏酒自渎山大玉海中取出灌满纹云龙入海的黄釉高把酒壶,尚酒躬身上前先将皇帝的九龙公道杯和孙贵妃的白玉凤飞杯注满,然后再将朱允炆和朱棣等的夜光杯注满,教坊司群奏《敬酒曲》,孙贵妃立刻起身,拿起注满屠苏酒的白玉凤飞杯躬身退至皇帝面前跪下,朱允炆携马舜华和朱文奎,朱棣携朱高炽等三人紧随在其身后跪下叩首,口中道:“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明江山永载天下!”

    皇帝满意地将九龙公道杯中的屠苏酒一饮而尽,《敬酒曲》立止,跪在地上的众人直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叩谢皇恩。因四个孩子除朱高炽外皆未及幼学之年,故而三个孩子只是跟着叩拜,不曾饮酒。奎儿最是可爱,步履蹒跚,惹得皇帝哈哈大笑:“罢了罢了,说了今天除夕夜照着小宴的规矩来办,你们都起来,没那么多规矩了,除尚食外,余者皆退下吧!省得朕与你们祖孙四代吃顿年夜饭,反倒拘束了你们,什么趣儿都没了。”

    教坊司、司壶、尚酒一众内监悄无声息地退下,只余昌盛和尚食们留下伺候膳食酒水。尚食们进汤,孙贵妃等欲起身谢恩,皇帝一手按住孙贵妃,一手示意朱允炆和朱棣:“不必谢恩了,今年的除夕没有群臣百官,就一家子和和美美地吃顿饭,不必这么麻烦,孩子们也别再拘着了,由着他们吧。”说罢朝朱棣道:“自今儿个晚上起,你在京师的日子就留在宫里陪陪孩子们,你要置办的东西只管交代内务给你准备,省得你在外头瞎忙和,又没空陪朕的孙子,两头没着落。”

    朱棣见皇帝一语道破,讪讪地起身就着几子边跪下谢恩。

    这场晚宴看起来是温暖的,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朱文奎跟着朱高燧后面跑来跑去,一会儿“哥哥”,一会儿“叔叔”引来欢声笑语一片。皇帝虽老迈威仪丝毫不减;孙贵妃雍容华贵;朱允炆看似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举手投足间仁德之风尽现;马舜华国色天香;朱高炽和朱高燧看着两个娃娃笑得也是乐开了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