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江山梅蕊妍 > 风疾雪冷梅初绽(五)

风疾雪冷梅初绽(五)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暖婚33天

一秒记住【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hu.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棣与朱权回到会同馆,换过常服,正在一处闲话。宫城内监来传口谕:“宣燕王朱棣,宁王朱权酉时觐见。”

    日入之时,乾清宫,朱棣与朱权觐见,朱允炆亦随侍在侧。

    二人叩拜过后,皇帝道:“这都多少年没见了,一家子聚聚,不用那么多规矩。”转身向昌盛吩咐:“传膳。”复又对二人笑道:“今儿个冬至节,一起用膳吧,朕与你们好好叙叙。”

    不过片刻的工夫就准备妥当,朱允炆伺候着皇帝入座,皇帝笑容满面道:“都坐吧,说了是家宴,不用立规矩,有昌盛他们伺候着就行了。”

    三人坐下,糟腌猪蹄尾、鹅肫掌、炙羊肉、麻辣兔、糟茄子、炒冬笋、奶窝、鲍螺、羊肉包子、扁食馄邬和珍珠翡翠白玉汤,配着榆林的浑酒。

    司膳内监开始上汤,皇帝指着这汤道:“多少年了,总想着这汤的好儿,却总吃不出那个味儿了。饥时苦笑也香甜,足食佳肴淡无味。”

    话说当年皇帝幼年讨饭时,有一次冬天,饿昏在了路边。与他一道以乞讨为生的孩子中有一小姑娘一直守在他身边悉心照料,好心将讨来的饭菜舀了半罐水一锅炖了喂给他吃,连吃了三天。太祖做了皇帝后对那滋味儿念念不忘,只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小女孩,只不过依稀记得是剩青菜豆腐和剩稀饭,和着烤糊了的锅巴合着水煮了煮。宫里的御厨知道后,用翠绿的青菜叶子佐以蟹黄入味切成一寸见长的丝儿,牛乳并着和县黄豆磨成的嫩豆腐切成丁儿,加上烤得金黄的锅巴再兑了鸡汁高汤一道滚了,也没做出皇帝想要的那个味儿来,却时时让御厨做了这道汤来警醒自己和他的子孙们。

    朱允炆忙道:“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孙儿会谨记皇爷爷教诲。”

    皇帝语音中似有无声叹息:“自古攻城容易守城难,且不说远的,这些年前朝余孽在蒙古闹出多少烦心的事儿来!权儿,你在蒙古就藩这些年来可还算太平?”

    朱权虽担了个叔叔的称呼,实际上岁数比朱允炆还要小上一岁。出生时太祖称帝多年,江山已稳,未曾就藩时在宫城里也常与朱允炆一起承欢皇帝膝下。虽天资聪颖却因着庶出之身又有着众位哥哥珠玉在前,故而一向无意于王位之争。闲来无事只寄情于谱曲赋词,皇帝待他也比其他儿子亲近些,他对着皇帝倒并不像朱棣那般拘谨。嘻嘻一笑道:“回父皇的话,托父皇的洪福,再加之四哥当年屡挫其锐,有四哥在北平看着,儿臣这个藩王仗着父皇威震四海的气势,倒是做得顺心舒适,蒙古这些年来再没出什么乱子。”

    朱棣一听慌忙起身跪下告罪:“启禀父皇,十七弟一向爱说笑,儿臣当年少不更事,不过是跟着信国公汤和历练,得了些便宜战功。蒙古残余旧部摄于父皇的威名才得以平定,儿臣不敢居功,还请父皇恕罪。”

    朱权也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讪讪道:“儿臣胡说八道惯了,是儿臣的不是。”

    皇帝看向朱允炆道:“还不快扶你四叔起来。”朱棣又磕了个头方起身坐下。皇帝又道:“权儿一向心实口直,你的本事父皇知道,不必过谦。朕知道你一向谨慎守礼,这里不是朝堂,一家子吃个饭,别总拘束着。”

    朱棣忙道:“是。”

    皇帝亲自夹了块炙羊肉到朱棣碗里,对着朱允炆和朱权道:“天寒了,这道炙羊肉不错,你们多吃点暖暖身子。”

    三人一同起立躬身道:“谢父皇。”“谢皇爷爷。”

    皇帝舒展了眉目笑道:“行了行了,都坐下吧,再这么拘着礼下去,菜都凉了。”

    须臾过后,司膳太监呈上龙卵。龙卵乃是白牡马之卵,宫中自十月起至次年春天二月止,帝后每日都会食羊半白腰,以作强身健体和御寒养生之用。因着白牡马之卵十分珍贵,是而即便是帝后专享之物,也只有在重大节气日时才会享用。

    司膳太监总共呈上三份,不见给皇帝,倒是呈给了朱允炆,朱棣和朱权,惶恐得三个人直欲起身告罪。皇帝抬手示意道:“都坐着都坐着,我们祖孙三代多少年没一起坐下吃顿饭了!虽说这龙卵是帝后专用,可今天朕就是一个想和儿子孙子们吃顿团圆饭的老人。这里又没有那些个言官在这里呱噪,不妨事!再说,如今朕年岁大了,也吃不得这个,倒是你们,一个个年富力强的,多用些,好让朕多享享含饴弄孙之乐。”

    说罢看了一眼朱棣道:“尤其是你,而立之年还未过,就藩后除了燧儿竟再无所出。即便你与甘棠恩爱,可皇家要绵延子嗣,甘棠不是个不知礼数的。你王府里的人确实少了些,知道你眼界儿高,这么多王公大臣们家的好姑娘你放开眼挑,若还是没有中意的,门楣儿低点也无妨,你好歹也花些心思。”

    朱棣忙回道:“儿臣明白,是儿臣的不是,叫父皇费心了。”

    朱权在一旁也玩笑道:“四哥是该勤勉些。”又向皇帝笑言:“儿臣白担了个叔叔的称呼,却还比皇太孙小了一岁,可见父皇威武,春秋鼎盛。”

    皇帝笑得戳了戳他的脑袋道:“越说越不像样儿了。”

    朱允炆忙向朱权敬了杯酒,举止间一派温文儒雅。

    膳毕之后皇帝赐座赏了茶吃,宫女奉上茶。皇帝随意道:“今年休宁上供的松萝还不错,你们也尝尝。”

    白瓷茶碗,一朵朵红梅缠枝而上。揭开茶碗盖,松萝芽尖儿忽上忽下,碧霞袅袅,茶香沁人心脾。朱权饮了一小口赞道:“好香的茶。”朱棣却只望着那茶碗出神,红梅蜿蜒其上,映着细白如玉的茶碗,仿若怒放在了一片雪白的天地之中。朱允炆奇道:“四王叔怎么了,是这茶不好么?”

    朱棣方回过神儿来,忙道:“不是不是,只是觉得,这茶碗上的梅花甚美,既应景又好看,一时看得入迷了。”

    皇帝也留意到了,问道:“你一向不在花草上用心,怎么如今喜欢梅花儿了?”

    朱棣笑道:“回父皇的话,儿臣觉得一向不如皇太孙和十七弟风雅,是而在儿女情事上古板。一花一草皆怡情养性,如今正是梅花儿开放的季节,想着回王府后围炉赏梅,也学着风雅一回。”

    皇帝赞许地点点头道:“难得见你喜欢什么东西,这套茶碗便赏了你吧。过些日子腊八,宫里头的梅花儿都开了,让权儿陪着你一起共赏。炽儿他们这次留在京中接下来也要有一段日子不得见了,留在京中与他们好好聚聚,喝了腊八粥再回北平吧。”

    朱棣忙跪下磕头谢了恩,皇帝似想起什么看着朱权问道:“权儿,你急着回大宁吗?”

    朱权回道:“回父皇的话,谨儿虽说一到冬日里身子便不大好,不过府里头伺候的人也多,不差这几天。儿臣就留在京中陪着四哥,听说宫里头从歙县移植过来的绿梅成了,这绿梅极是难得,儿臣也眼馋得紧。”

    皇帝指着他笑道:“你的消息倒是灵通,前些日子花房刚来报,你就知道了。”

    朱权也有些不好意思:“儿臣一向就爱在这些事情上用心,父皇也是知道的。”

    皇帝想了想对朱允炆道:“回头让尚药局找几支上好的人参来,给你十七叔带回去给谨儿补补身子。”

    朱权忙跪下谢恩,如此叙过几句,皇帝有些乏,就让他们都退下了。

    待朱允炆送过二人出宫后,毛骧悄然站在朱允炆的身旁道:“皇太孙,皇上既留燕王在京中多住些日子,需不需找个由头让燕王再跑一趟苏州。”

    朱允炆望着空无一人的暗黑宫巷道:“欲速则不达!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生了根,发了芽,你若心急去拔上一拔,反而会露了痕迹。”

    毛骧一脸愧色道:“是卑职愚笨了。”